------------
人物篇之赵氏介绍 一
人物篇之赵氏介绍(一)
1.人物篇之赵弘殷简介
赵弘殷(899—956),涿郡(今河北涿县)人,赵敬之子。
赵弘殷自小在保州长大,后迁居洛阳。
北宋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与继位者宋太宗赵光义的父亲。少骁勇善战,初事后唐鎔,有功,留典禁军。后汉任护圣都指挥使。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子匡胤分典禁兵。
显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驾崩,赠武德军节度使。
建隆元年三月追尊为武昭皇帝,庙号宣祖,陵曰安陵。
2.人物篇之赵匡胤简介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往御。
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3.人物篇之赵匡义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4.人物篇之杜太后简介
昭宪太后(902年―961年9月17日),杜氏,名失考,定州安喜人,赠太师杜爽长女,母范氏,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杜氏初因儿子赵匡胤为官缘故,受封南阳郡太夫人。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尊为皇太后。
建隆二年(961年),杜氏去世,终年六十岁,谥号明宪太后,葬于安陵,后改谥号为昭宪太后。
5.人物篇之贺皇后简介
太祖孝惠贺皇后,开封人。右千牛卫率府率景思长女也。生于后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性温柔恭顺,动以礼法。景思常为军校,与宣祖同居护圣营。晋开运初,宣祖为太祖聘焉。周显德三年,太祖为定**节度使,封会稽郡夫人。生秦国晋国二公主、魏王德昭。五年,寝疾薨,年三十。建隆三年四月,诏追册为皇后。乾德二年三月,有司上谥曰孝惠。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与孝章、淑德、章怀并祔太庙。
6.人物篇之赵德昭简介
赵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赵匡胤次子,母孝惠皇后贺氏。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因受宋太宗训斥,自杀而死。死后追赠中书令,追封魏王,赐谥号懿。后改封吴王,又改封越王。宋真宗即位后,追赠太傅。乾兴元年(1022年),加赠太师。
其九世孙为宋理宗,十世孙为宋度宗,十一世孙为宋末三幼主。
赵德昭亦是棒子国半岛白川赵氏的开派始祖。
------------
五代宋初汴梁皇宫格局 摘抄 ,供参考
五代宋初汴梁皇宫格局(摘抄)
东京,汴之开封也。梁为东都,后唐罢,晋复为东京,宋因周之旧为都,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雍熙三年,欲广宫城,诏殿前指挥使刘延翰等经度之,以居民多不欲徙,遂罢。宫城周回五里。
南三门:中曰乾元宋初依梁、晋之旧,名曰明德,太平兴国三年改丹凤,大中祥符八年改正阳,明道二年改宣德。雍熙元年改今名。东曰左掖,西曰右掖。东西面门曰东华、西华旧名宽仁、神兽,开宝三年改今名。熙宁十年,又改东华门北曰謻门。
北一门曰拱宸旧名玄武,大中祥符五年改今名,熙宁十年,改门内西横门曰临华。乾元门内正南门曰大庆,东、西横门曰左、右升龙。左右北门内各二门,曰左、右长庆熙宁间,改左、右长庆隔门曰左、右嘉肃,左、右银台。
东华门内一门曰左承天祥符乾德六年赐名,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其上,诏加“祥符”二字而增茸之。
西华门内一门曰右承天。左承天门内道北门曰宣祐旧名光天,大中祥符八年改大宁,明道元年改今名。
正南门内正殿曰大庆,东、西门曰左、右太和,宋初曰日华、月华,大中祥符八年改今名。
正衙殿曰文德宋初曰文明,雍熙元年改今名。熙宁间,改南门曰端礼。
两掖门曰东、西上阁,东、西门曰左、右嘉福宋初曰左、右勤政,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大庆殿旧名崇元,乾德四年重修,改曰乾元,太平兴国九年改朝元,大中祥符八年改天安,明道三年改今名。
北有紫宸殿旧名崇德,明道元年改,视朝之前殿也。
西有垂拱殿旧名长春,明道元年改。常日视朝之所也。
次西有皇仪殿开宝四年,赐名滋福,明道元年十月改。,又次西有集英殿旧名广政,开宝三年曰大明,淳化间曰含光,大中祥符八年名会庆,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宴殿也。殿后有需云殿旧名玉华,后改琼华,熙宁初改今名。东有升平楼旧名紫云,明道元年改。宫中观宴之所也。
宫后有崇政殿旧名简贤讲武,太平兴国二年改今名。熙宁间,改北横门曰通极。阅事之所也。
殿后有景福殿,殿西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大中祥符七年,建后苑东门,洎北向便殿成,赐名宣和门、承明殿,明道元年改端明,二年改今名。凡殿有门者,皆随殿名。宫中又有延庆、旧名万岁,大中祥符七年改。
安福、观文、旧名集圣,明道二年改肃仪,庆历八年改今名。清景、庆云、玉京等殿,寿宁堂旧名清净,明道元年改。
延春阁。旧名万春,宝元元年改。
福宁殿即延庆,明道元年改。
东西有门曰左、右昭庆。观文殿西门曰延真,其东真君殿曰积庆,前建感真阁。又有龙图阁,下有资政、崇和、宣德、述古殿。天章阁下有群玉、蕊珠二殿,后有宝文阁,即寿昌阁,庆历元年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6401
56402
56403
56404
56405
56406
56407
56408
56409
56410
56411
56412
56413
56414
56415
56416
56417
56418
56419
56420
56421
56422
56423
56424
56425
56426
56427
56428
56429
56430
56431
56432
56433
56434
56435
56436
56437
56438
56439
56440
56441
56442
56443
56444
56445
56446
56447
56448
56449
56450
56451
56452
56453
56454
56455
56456
56457
56458
56459
56460
56461
56462
56463
56464
56465
56466
56467
56468
56469
56470
56471
56472
56473
56474
56475
56476
56477
56478
56479
56480
56481
56482
56483
56484
56485
56486
56487
56488
56489
56490
56491
56492
56493
56494
56495
56496
56497
56498
56499
56500